古圣灵慧彰万有
——吕国英哲慧诗章鉴赏(453)
艾 慧
古圣灵慧彰万有,今贤善修费师名。
道法自然无终始,问妙何须到青城?
(青城山游记)
2024.05.22
心灯自照处,万有皆青城—— 吕国英先生《青城哲思》诗境探微
一纸素笺,四行玄音。吕国英先生于青城翠微间落笔的哲思短章,非为山水纪游,实乃一柄刺破迷障的智慧之剑,一曲唤醒本真的悟道清音。
诗行开阖,气象峥嵘。“古圣灵慧彰万有”,如洪钟初震,道出先贤以灵明心性烛照寰宇、万象皆备于道的恢弘境界;旋即笔锋陡转,“今贤善修费师名”,似冷电划空,直指后世学人虽皓首穷经、勤勉修行,却往往沉溺师承门户之虚名,舍本逐末,徒耗精神。一“彰”一“费”,古今对照,如镜鉴高悬,映照出世相流变中的执念与迷失。
然诗人并非止步于讽喻。第三句“道法自然无终始”,如砥柱中流,立定乾坤。此乃全篇精魂所在!大道至简,效法自然本真;其体至大,贯通无始无终之永恒,充盈无边无际之万有。此七字,是宇宙律动的密码,是破除一切时空、名相枷锁的金钥。它宣告:道,不在巍峨宫观,不在繁文缛节,而在鸢飞鱼跃、云卷云舒的活泼泼自然之中,更在澄澈无染的灵台方寸之间。
有此洞见,末句诘问“问妙何须到青城?”便如惊雷贯耳,石破天惊!青城,道教洞天,千古圣地。然此一问,非是贬抑名山,实乃当头棒喝:若心外求法,执着形迹,纵踏遍天下名山,叩遍万重石阶,亦如缘木求鱼,与道南辕北辙!这一问,问尽了所有向外攀援的迷途,问醒了所有舍近求远的愚顽。它斩钉截铁地昭示:真玄妙不在远方的圣殿,而在当下的觉悟;真道场不在他处的青城,而在自性的光明。
此诗之妙,在于其三重破执的锐利:破“名相”之执——撕开师承权威的华丽外衣;破“时空”之执——消解终始始终、圣俗界限的虚妄藩篱;破“外求”之执——斩断汲汲于地理朝圣的向外攀缘。其艺术张力,则在两重对照的锋芒:古今贤愚的修行境界对照,铺陈现实困境;前三句哲理直陈与末句雷霆反诘的问答对照,将顿悟推向巅峰。
青城山,在此诗中已超脱地理意义,化作一个巨大的象征符号——它是所有被赋予神圣光环却可能异化为精神枷锁的“道场”缩影。诗人以其游历为引,却最终完成了一次对精神朝圣本质的深刻解构与重构。他引领我们洞见:大道如空气般弥漫,自然即最庄严的道场,觉悟的心灯点亮处,一草一木、一呼一吸间,俱是青城玄境。
吕国英《青城哲思》,非诗也,乃一篇以天地为纸、智慧为墨的现代悟道宣言。它以最凝练的语言,承载最磅礴的哲思,如清泉涤荡尘虑,似明镜照见本真。它警醒世人:莫向心外觅灵山,心灯自照处,万有皆青城。
附
吕国英 简介
吕国英,文艺理论、艺术批评家,文化学者、诗人、狂草书法家,原解放军报社文化部主任、中华时报艺术总监,央泽华安智库高级研究员,创立“气墨灵象”美学新理论,建构“哲慧”新诗派,提出“书象·灵草”新命题,抽象精粹牛文化。出版专著多部、原创学术论文多篇,撰写哲慧诗章两千余首。
主要著作:《“气墨灵象”艺术论》《大艺立三极》《未来艺术之路》《吕国英哲慧诗章》《CHINA奇人》《陶艺狂人》《神雕》《国学千载“牛”纵横》《中国牛文化千字文》《新闻“内幕”》《艺术,从“完美”到“自由”》。
主要立论:“灵象”是“象”的远方;“气墨”是“墨”的未来;“气墨”“灵象”形质一体、互为形式内容;“艺法灵象”揭示艺术终极规律;美是“气墨灵象”;“气墨灵象”超验之美;“书象”由“象”;书美“通象”;“灵草”是狂草的远方;诗贵哲慧润灵悟。